《富春山居圖》是元朝畫家黃公望82歲的作品,創作於1347年至1350年,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,山和水的布置疏密有致,墨色濃淡乾濕並用,用墨淡雅,但極富於變化,是黃公望的代表作。畫作非一氣呵成,黃公望在題跋提到這幅畫從至正七年一直畫到至正十年,他會隨身帶著依興致添加筆墨,反覆畫了好幾年,使「富春山居圖」前段和後段不盡相同。

     富春山居圖全圖明末原為董其昌收藏,之後董其昌轉賣給吳之矩,騎縫印是吳之矩蓋的,清初順治年間畫傳給兒子吳洪裕。吳洪裕過世前,決定把智永的「千字文」和黃公望的「富春山居圖」藏品當作陪葬,這些畫丟到火爐時,姪子吳貞度從火堆搶救「富春山居圖」,但畫卷已經被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,前段較小經過修補後稱為「剩山圖」,佔原畫十四分之一,後段畫幅較長,稱為「無用師卷」,佔原畫十四分十二。

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